banner
王白水

白水房

志闲少欲,心安不惧 泛中医论坛https://forum.beginner.center/
github
xiaoyuzhou

A015 聊聊艾灸之灸感

七月末去台州學習,打開了我針刺的大門,我終於敢給人扎針了(詳見 A004 大膽與小心
此外另一收獲是重新認識了艾灸,本次學習的初心就是為了學一門艾灸手藝,回來給我媽治病,她的大腿有一片風寒濕痺,又麻又疼,影響行走坐臥,遍訪醫生,局部病灶湯藥效果一般,針刺拔罐有效但疼痛難忍,真乃藥所不至,針所不及,我想這種情況艾灸應該最合適。

截至今日,我在我媽身上總計用完約 50 根艾棒,對艾灸的理解已遠勝於第一根,這篇文章打算聊一聊灸感,灸感很小眾,幾乎沒人知道灸還能有感,甚至能灸出和扎針一樣的針感!

先摘錄一段老師的資料裡關於灸感的論述:

何為灸感#

灸感指的是被施灸時自我所感知的熱、風、涼、寒、麻、脹、酸、沉、痛等經氣反映的現象稱之為灸感。灸感的發生是在艾火物理與藥理的雙重作用下,使體內的經氣被艾火激發和推動,經氣在運行的過程中與病灶的邪氣相搏,和邪氣外泄而引發的一系列灸感現象,這些現象是艾火循環和經氣與病氣自身真實存在的體現。灸感的發生與否直接會關係到灸療效果的好壞。這種灸感只是一個自我感覺,有些人敏感些,能覺察到,有些人遲鈍些,覺察不到。
艾灸灸感的強弱在某種意義上代表著人體經絡的阻塞程度。產生灸感且灸感強烈的,說明人體經絡通暢,調理起來見效迅速,沒有灸感的,說明經絡中邪氣瘀積嚴重,需要疏通經絡後再灸,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灸感能否出現的影響因素#

發灸感的存在和出現,常常會受到環境,手法,病理,時間,個體等諸種條件和因素所影響。

1. 剌激量的強弱刺激次數的多少。艾灸時必須使火力均衡持續,並達到一定的作用量,方能出現灸感與感傳過程的各項基本規律。如使火力中斷,則已經出現的感應也就有減弱、退縮而至消失。一般地則是刺激越強,時間愈長,刺激次數愈多,則感傳愈易出現。但有時也見有刺激的強度並不大,時間不太長,也能出現循經感傳,在感傳遲緩難以出現時,雖加強刺激,感傳也是十分遲緩或難以發生。

2. 個體素質的差異。個體素質的不同,這對灸感有著十分明顯的關係。在正常人之中,灸感因人而異,因而才有 “經絡敏感人” 之說。個體因素的不同,也有明顯的區別。比如同一性別,相等的年齡與相同的病症,在同一時間內用統一方式進行艾灸調節,甲的各種傳感則是十分良好,而乙則是及其遲鈍或是難以發生。

3. 環境好壞的影響。在溫暖安靜的環境裡,同時皮膚濕潤,思想集中,則灸感較易發生,而感傳速度也較快。反之,在寒冷,喧鬧,皮膚乾燥,同時和別人交淡思想分散時,則灸感多遲鈍或不能被感知,而速度也較慢。

4. 病灶輕重的影響。灸感與病程的長短及病史的輕重有一定的關係,病輕者灸感相應性也就增強和出現;病重久者則各種灸感自然就會遲鈍與減弱。

5. 操作的手法與心態 操作者技法熱練,認真耐心與忽躁生疏,草率懷疑,也是影響灸感與灸效的一個重要因素。

灸感的分類#

灸感所表達出來的熱、風、涼、寒、麻、脹、酸、沉、痛等現象,根據不同階段時間施灸所表達出的不同作用可分三類:

1. 艾火循經:溫熱是施灸時第一階段出現的動態灸感,是艾火自動循經促使氣血升溫、循環運行的良性反應。因為火屬於動性,有走竄的功能,所以艾火循經所表現出的溫熱灸感也是動態的、多樣性的,具有透熱、傳熱、擴熱三種形態。透熱,艾火的溫熱之氣會沿肌體的表層向深層穿透,具有灸前透後、灸後透前的作用;傳熱,艾火的溫熱之氣會沿一定的經絡或方向遠端傳遞,具有灸上傳下、灸下傳上的作用;擴熱,艾火的溫熱之氣會沿身體的一點向周圍擴散,有灸一點擴一片的作用。這三種溫熱形態的灸感出現,客人會感到溫暖舒適,病感減輕。

2. 正邪相搏:艾火循經:麻、脹、酸、沉、痛是施灸時第二階段出現的靜態灸感,是體內正氣與邪氣作鬥爭的正常反應。當艾火循經出現溫熱灸感時,會激發促使體內的氣血運行,遇到病灶的邪氣時就會發生激烈的鬥爭,造成經脈、筋肉等組織緊張,致使氣血循環發生波動,從而會在病灶或病灶所屬的經絡出現,麻、脹、酸、沉、痛的靜態灸感。這種灸感的出現,表明了體內正氣的生成和邪氣相鬥爭的開始。

3. 邪氣外出:風、涼、寒是施灸時第三階段出現的動態灸感,是體內正氣強而邪氣弱,邪氣被排出體外的良性反應。當艾火持續不斷的熏灼相應的穴位,就會使氣血加速循環而增強正氣,將病灶或所屬經絡裡的病邪之氣排泄出去。會在相應的部位出現一絲絲寒涼的風氣陣陣的排除。表明了體內的正氣開始將邪氣排出體外。

常見灸感的類型#

1. 透熱艾灸時,灸熱從施灸點處的皮膚表面向身體內部穿透,有時候會直達臟器。如艾灸中脘時,能感覺整個胃部暖暖的。

2. 散熱艾灸時,灸熱以灸點為中心,向周圍擴散。如艾灸艾灸關元時,能感覺熱量不僅往裡走,還會向腰兩側擴散。

3. 傳熱艾灸時,灸熱以灸點開始循經絡向遠部傳導,甚至直達病灶。如艾灸艾灸八髎穴時,熱量一直傳到大腿根,甚至到腳底。

4 施灸部位不熱或微熱,遠離施灸部位感覺很熱。這種灸感一般出現於沿途經絡,如艾灸小腸經上的肩部幾個穴時,能感覺手臂、背部有熱。

5・表面不熱或微熱,皮膚下深組織,甚至胸腹腔臟器很熱。如艾灸腎俞穴,能感覺腹部腎臟處熱熱的。

6・施灸時,施灸點或者遠離灸點的部位產生非熱感。如酸,麻,脹,痛,重,冷,癢等感覺。如灸艾灸三陰交穴,腳底會發冷,仿佛有風吹過,有絲絲的涼氣在腳趾間遊走,這種就是排寒。又如灸湧泉穴時,腳尾趾有點麻的感覺。

7. 施灸部位產生的熱,脹,痛等感覺發生深透遠傳,所到之處病症隨之緩解。風濕,肩周炎患者這種感覺最常見,艾灸時能將痛處迅速解除。

綜上所述,艾灸灸感相當重要,認真感受灸感,那艾灸效果將會事半功倍!上述這幾種灸感類型,這幾種灸感在灸療過程中依次深入。第六、七種感覺說明艾灸的純陽之氣沿著經絡傳導,艾灸達到預期療效。灸感並非局限在施灸部位,而是會沿著經絡傳導的。

個人感想#

前幾天我第一次遇到灸感,是我和師兄在她女朋友身上實操時,她某個部位灸起來就會癢,恰巧我之前看過灸感這部分資料,雖然沒有細看,但知道有這麼回事兒,所以將兩者聯繫起來,嗯,這個癢就是灸感了!她果然沒白練功,一次就感受到了!

最近幾天給我媽灸也遇到了這種情況,就那麼一片部位灸起來會癢,不灸不癢,換個地方灸也不癢。

後來出現我媽的病處灸完疼痛會加劇

今天又出現,灸著灸著我媽感覺承扶附近有如水流灌入,足足筷子大小,脹滿難忍

今天寫本文時,才第一次比較認真閱讀了老師的資料,非常全面,回答了我現在的所有問題,我就不班門弄斧了,請大家自己看材料,自己找一找我的這些案例在材料的哪些地方能對應上。

最後#

歡迎大家分享你遇到的灸感現象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