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要開學了,眾所周知規培非常累,作為一個懶狗,我是沒有毅力堅持更新的,所以規陪以後估計會降低頻率,但降到多低,看具體情況調整。
前幾天在A015 聊聊艾灸之灸感中分享了一些案例,也分享了關於灸感的論述,今天再補充一下灸感 —— 醫者本人的灸感,或者說得氣感
這種感覺我只經歷過幾次,不夠多,如果不是昨天師兄幫我驗證,我都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走神了:
師兄:跟你說個事,剛才我給我爸熏艾草的時候發現一個事情,就是沿著一條線走的時候,有一個力會扶著你的手,把手和身體隔開,應該就是剛好不燙的距離,而且這樣就會讓艾條和身體基本保持同一距離。這個力非常微小,我還在摸索,完全放鬆的時候,手與艾條合二為一,心念住在患者體內,或許能感受到我說的。重點是這個力,不管啥線,直線曲線,就是有個小力托著,太縹緲了,很難察覺
我:是的,有條線,有的時候是點,很容易就沒了
針法上講,得氣以後會有 “如魚吞鉤”,我和師兄說的灸感,大概也是這種感覺,在另一位學長的公眾號上也提過這個這點
一般大家討論得氣,還是以針刺居多,但實際上艾灸同樣可以得氣。筆者在自己身上和患者身上得到復現,可在足三里、陽陵泉、內關、湧泉等多個穴位復現,只要手法得當很容易感受到。筆者具體感受和拉氣得到的氣感相同,在穴位附近存在一個 “場”,灸棒進入這個 “場” 後感受到排斥力增加,且患者一定能感受到熱度骤增。
心法#
那麼如何產生得氣感呢?無他,唯心靜耳
但是心靜的境界太高了,哪能說靜就靜。比如表哥在三篇文章中的表現A013 三說泡茶,首聊始徒、A012 再說泡茶、A010 泡茶的門道,沒有放鬆功的引導,他很難靜下來。所以如果讓我教普通人(沒有人和練功經歷,容易浮躁者)的話,只能淺淺提一嘴心靜是核心,一邊教手法一邊引導學生靜下來 —— 專心去做一件事,慢慢就會心靜,練功就是專心做事嘛
正所謂因材施教,普通人要從手法教起,慢慢讓他心靜,師兄這種境界,簡單提一嘴注意事項,剩下的,他靜下來自己就會了。手法只是一艘船,帶你到彼岸用的,到了以後,手法就無所謂了,出手就是章法。
手法#
但是如果沒有練功的經歷,想要心靜是很難的,得氣亦然,那我們就不給人艾灸了嗎?給人艾灸就隨便灸灸嗎?非也,還有手法用來訓練自己。而且練習手法,本身就是一種練功,沉下心來練,心就會越來越靜
其實手法在任意一本針灸書上都寫過了天台老師講的也是那些東西,隔物灸、直接灸、懸灸、溫針灸等等
其中尤其是懸灸有手法:溫和灸就是一直灸,雀啄灸就是上下活動,回旋灸就是畫圈圈,老師還講了直潑直拉,就是直線推拉。
但無論哪種,書上說得輕巧,自己看也簡單,動起手來卻不是想得那樣,尤其是沒有人糾正,想怎麼灸就怎麼灸,容易在錯誤的路上一去不復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