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開學步入正軌,門診、急診、選修課輪番轉,我還想有空再去夜班急診學習,壓力慢慢上來了,本號更新頻率會大幅下降
但是!有另外一個公眾號 —— 老孩兒 LowHair
專門寫童話故事(應該可以算童話吧),算是派遣壓力的一個渠道,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經過#
近日備考方劑考試,刷到一個考點:左歸丸、右歸丸
方劑學當年學得稀爛,隱約記得這兩個丸一個主陽,一個主陰。
記不清就看筆記,左歸丸主腎陰,右歸丸主腎陽。哎不對啊,不是左升右降,左主陽又主陰嗎?
遇到不懂的中醫問題,先問某師兄
2023-09-15
👨🎓:師兄我想到一個問題,左為陽右為陰,為什麼左歸丸是補陰的,右歸丸是補陽的?
👨🏫:左陽右陰是來源於左升右降,肝升肺降,左歸丸原文說的是填補左腎之陰,和脈上左尺脈腎陰相對應
哦哦,原來左升右降和左歸右歸說的不是一回事兒,我懂啦(我認為我懂了)!
隔了幾天,我又想起這個問題,不對啊,那為啥左脈候陰,右脈後陽?再問師兄就不好意思了,翻翻書吧,原文出自《景嶽全書》,我直接檢索左歸丸右歸丸原文,摘錄如下
《景嶽全書 卷五十一德集 新方八陣 補陣》
左歸丸四 治真陰腎水不足,不能滋養營衛,漸至衰弱,或虛熱往來,自汗盜汗,或神不守舍,血不歸原,或虛損傷陰,或遺淋不禁,或氣虛昏運,或眼花耳聾,或口燥舌乾,或腰酸腿軟,凡精髓內虧,津液枯涸等證,俱速宜壯水之主,以培左腎之元陰,而精血自充矣。宜此方主之。
右歸丸五 治元陽不足,或先天禀衰,或勞傷過度,以致命門火衰,不能生土,而為脾胃虛寒,飲食少進,或嘔惡脹脹,或翻胃噎膈,或怯寒畏冷,或臍腹多痛,或大便不實,瀉痢頻作,或小水自遺,虛淋寒疝,或寒侵溪谷而肢節痺痛,或寒在下焦而水邪浮腫。總之,真陽不足者,必神疲氣怯,或心跳不寧,或四體不收,或眼見邪祟,或陽衰無子等證,俱速宜益火之原,以培右腎之元陽,而神氣自強矣,此方主之。
這一段只驗證了左歸丸補左腎陰,右歸丸補右腎陽,不夠,繼續查
《景嶽全書 卷五道集 脈神章中 部位解二》
左寸 心部也,其候在心與心包絡。得南方君火之氣,脾土受生,肺金受制,其主神明清濁。右寸 肺部也,其候在肺與膻中。得西方燥金之氣,腎水受生,肝木受制,其主情志善惡。上二部,所謂上以候上也,故凡頭面、咽喉、口齒、頸項、肩背之疾,皆候於此。
左關 肝部也,其候在肝膽。得東方風木之氣,心火受生,脾土受制,其主官祿貴賤。右關 脾部也,其候在脾胃。得中央濕土之氣,肺金受生,腎水受制,其主財帛厚薄。上二部居中,所以候中焦也,故凡於脅肋腹背之疾,皆候於此。
左尺 腎部也,其候在腎與膀胱、大腸。得北方寒水之氣,肝木受生,心火受制,其主陰氣之壽元。右尺 三焦部也,其候在腎與三焦、命門、小腸。得北方天一相火之氣,脾土受生,肺金受制,其主陽氣之壽元。上二部,所謂下以候下也,故凡於腰腹、陰道及腳膝之病,皆候於此。
這段驗證了脈診就是這麼候,左腎陰,右腎陽,不夠,繼續查。恰好下文就提到了
《景嶽全書 卷五道集 脈神章中 部位解二》
或問曰:何以右尺為陽而屬火?曰尺為蛇武之鄉,而地之剛居西北,所以手腳之右強於左,是即左陰右陽之義也。此篇尚有詳論,具載《類經・求正錄》中,所當參閱。
轉戰類經,展開說說👀
《類經圖翼 求正錄》
唯是五臟各一,獨腎有二,既有其二,象不無殊。譬以耳目一也,而左明於右;手足一也,而右強於左。故北方之神有蛇武,蛇主陽而武主陰;兩尺之脈分左右,左主水而右主火。夫左陽右陰,理之常也,而此曰左水右火,又何為然?蓋腎屬子中,氣應冬至,當陰陽中分之位,自冬至之後,天左旋而時為春,斗杓建於析木,日月右行合在亥,辰次會於 訾,是陽進一月,則會退一宮,而太陽漸行於右,人亦應之,故水位之右為火也。且人之四體,本以應地,地之剛在西北,亦當右尺為陽,理宜然者。
emmm,我能理解且認可的理由是,人是右撇子,右邊強左邊弱,所以右為陽左為陰。其他理由我理解不了,更無法認可。
師兄:左肝欲升必使之有源,肝腎之陰即是,體陰而用陽。右肺欲降必使之收斂,曰肅,與腎之封藏固攝之力相合,腎不納氣而氣短即是腎氣虛之極致,故腎陽在右。
師兄這個解釋我更信服一些,到這裡已經花了足足一個小時了(中間看到的其他無關文獻就不提了),我覺得自己有點鑽牛角尖,理解多少是多少,點到即止,這個問題以後再說
後文#
最近師兄寫了篇文章,進一步探討左升右降➡️“左升右降” 的底層邏輯
我們針對這個問題又討論一次
👨🎓:左升看明白了,心肝為升,是發散,讓能量出去,右降沒琢磨明白,肺為什麼是降呢?
👨🏫:我覺得是呼氣時胸腔負壓幫助右心回血,但是心跳呼吸本不同步,所以只能說呼氣是這樣,吸氣時幫助心行血,吸氣就加壓,幫著送血,但是心臟力量太強同樣被忽略
👨🎓:那腎主收藏呢?
👨🏫:😂直接把中醫生理學幹透了是吧,我想想,應該跟腎的重吸收有關
👨🎓:以師兄的理論來闡述,肺腎能不能理解為維持血管的收縮之力?我們之前討論,腎氣腎陽不足,脈摸起來有涣散的感覺
👨🏫:那是血管緊張素,腎上腺主腎陽
emmm 大家可以看出來其實我們還沒琢磨明白
但很多問題一時半會兒就是琢磨不明白,能力有限,或者思路有偏(中西結合這條路可能跑偏了?內證的路可能更合適?)無論如何,思考的過程才是最重要的,不停的提問,思考問題,這樣才能不斷地鍛煉大腦,如同磨刀。
當真正遇到一些問題要立馬做決定時,快刀子必然比鈍刀子切得整齊麻利!
分享這次經過也是想分享一個觀念:中醫處處可學,不要把複習當成浪費時間,要不是這次機會,說不準我到現在都沒系統翻閱《景嶽全書》這部分內容。
不過鑽研歸鑽研,備考歸備考,別考不過呀⚠️